電影與STEM教育

踏入12月再提年頭賀歲片,有點過氣。在新春假日可有入場睇戲?觀賞了那幾部電影?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,為了切合當時消閒節目不夠多的社會狀況,賀歲片忽然冒起成為香港過年的特色。

電影與STEM

近年來STEM教育成為本地的寵兒。其實電影業的出現以致發展成超級產業,就是STEM的好例子。凡大量製作電影的區域,都能藉此賺取鉅量經濟利益,電影從業員從中有可觀的實利回報。

電影原是蛻變自攝影的產品,當中運用了很多物理、化學的基礎知識。從照片過渡到動畫、黑白電影過渡到彩色製作、菲林過渡到電子電腦製作、沒有聲效的默片過渡到有聲影片,繼而出現立體電影等等,每次過渡都是科技上的突破。基本上這些在上世紀前半葉都已完成。

《星球大戰》最初的三集,除採納科幻故事為題材外,她的製作最為突破的是使用了新的音效技術,這個技術更令製作公司得到大量金錢回報,並支持往後的電影投資。而且,更導致音效科技發展的大比拼。星球大戰系列在相隔多年後開拍前傳,當時製片和導演的解釋是出現了電腦新技術,令他們有能力把當初無法處理的場景設計都拍到。這個事例正好說明,即使電影發展已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,但不停改進觀賞電影的素質,還是有賴新科技的開創。

又如踏入新世紀後的另一個電影發展方向,引用動態捕捉技術並融入綠幕拍攝,連帶使用CGI電腦成像技術;結果令觀眾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影像和環境音效。這些新科技促使電影邁進更新台階;當然對投資拍電影的,更是個創造財富和大量職位的機遇。

粗疏的回顧足以讓我們了解到科學技術,在應用上確是為人類生活帶來很大改進,應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創新視野。而STEM教育起着的作用就是基礎認知和發展的支撐。

睇戲講STEM教育

本地電影沒有荷里活的鉅額資金去開拓拍片新科技,然而電影從業員卻有天馬行空的創新意念,當年的賀歲片浪潮靠的就是概念創新。例如七十年代有個賀歲片系列《最佳拍檔》用了機械人做賣點;大家明知那是假的,卻留下幾十年來不曾忘掉的記憶。今天不少學校在攪STEM,機械人仍佔有不輕的一席位。

電影鏡頭拍下的影像,認真地看也是充滿STEM教育。《廉政風雲:煙幕》追緝主角的過程,包括搜羅閉路電視錄像、翻閱電訊商記錄、網絡調搬黑錢、對白中的bitcoin買賣和財技,全是現實中的STEM!若有老師在觀影後和學生加以探討,說不定他們對課堂上的STEM知識會產生強烈學習動機。沒有刻意標榜科技元素的賀歲片也是如此,當中總會涉及或接觸到科技應用的題材;在《如珠如寶》戲中的老人家就有一位擅長攪機械和科技,最後一場戲借用了在西片見過的高科技爆格場面。這些橋段正好說明科技已融入社會,講科技、好似用科技,甚至借科技攪笑,科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電影反映現實,所以電影必須有科技的影子。

STEM教育強調運用知識、開創技術、變成新科技,創新能力是個必需成分。電影工業最吃重的亦是創新力,利用電影來推動STEM簡直是順理成章。

電影世界的未來觀

從來筆者都認為科幻電影是引起學習數理科學動機的好工具,對於STEM教育也是一樣。誰會知道科幻片中那些環節會在未來成為現實?科幻電影所展現的未來,其實也值得在課堂上引用和加以討論。

不清楚《銃夢:戰鬥天使》原著故事有何重點,入場所見的未來世界卻是灰暗的,立即聯想到環保問題。那懸在半空的薩林市更可能是受着電腦操控的,可會想到近年火紅的AI發展、或其帶來的後果?今日的發展延引未來,是不錯的通識課堂活動題材吧。

 

黃冬柏

新會商會中學校長。現為屯門區校長會副主席、屯門區西北分區委員及屯門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委員。 畢業於澳門培正中學及香港中文大學。理學士(主修物理學)、哲學碩士及教育碩士。主教科目包括物理、科學、高補程度通識科等。 教育評議會增選執委及「教評心事」專欄召集人;本身是教評會創會會員及第一至第四屆執行委員、歷任秘書及出版崗位、教評會刊物《教育現場》編委會成員。曾任教師中心諮詢及管理委員會委員,也曾參與香港教師中心出版組工作。近年參與《教育心宴》、《教育同心行》及《教育同心徑》等結集的主編工作。 多年來關注課程發展、學校管理與改進、學生成長和教育改革等課題。過去近30年常於報章發表本港教育、政策及教改課改文章。2003年參加「傑出教師選舉」獲頒優異獎、2011年獲頒海華師鐸獎。曾任考評局物理科校本評核地區聯絡員,亦有出版過中學會考物理教科書及參考書籍。

We will be happy to hear your thoughts

Leave a reply

[RH_ELEMENTOR id="359"]
影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
Logo